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今天就给大家就此进行了盘点,...
2024-07-24 665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美好的假期已经拉开序幕啦
在享受快乐假期的同时
暑期安全知识要记牢!
让我们一起看看防诈骗安全指南!
熬过了繁忙的考试周,愉快的暑假生活正式开始,兼职、旅游、游戏等活动应接不暇。
然而,骗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狠狠捞上一笔。
每年暑假,都是针对学生诈骗的高发期,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高发案例。
1
暑假兼职类诈骗
暑假期间,骗子会利用学生急切赚取零花钱的心理,通过网络、短信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发布“暑期兼职广告”,更有甚者包装伪造在正规求职app注册发布招聘信息进行诈骗。
案例:
大学生吴某在某网站上看到家教信息,在与发布信息的家长取得联系后,对方称请吴某去一家高档饭店吃饭,边吃边聊家教问题。涉世未深的吴某没有多想,中午赴约。对方点了一桌酒菜之后,中途借口去卫生间不辞而别,临走还捎了几条名贵香烟,留下一直等待的吴某和“天价”未付的账单。
小贴士:
做家教尽量在线下寻找,熟人或是离家不是太远最为合适,线上信息一定要擦亮双眼,辨别真伪。
2
线上购物类诈骗
假期购物频率亦会增加,骗子也在这方面做足攻略。通过在二手平台假冒卖家出售衣服饰品,收款后直接跑路、在正规平台假冒客服发送有风险链接卷款等进行诈骗。
案例:
女大学生A看中了淘宝上的一条裙子,讨价还价后以440元价格成交。卖家给A发了一条链接,A点开后没发现异常就付款并确认支付,可是一直未成功。卖家提示多刷新几次就好了,A刷新了几次一直付款不成功只好放弃。第二天A发现银行卡里少了2640元,原来每刷新一次就是付款一次。
小贴士:
正规app购物亦存在风险,切勿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购物按照正规的渠道来操作。
3
义工旅游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同学们想要参与志愿服务和旅游的热情进行诈骗,他们承诺参与者可以在旅游的同时做义工,帮助当地社区或保护环境,但实际上是以此为名将受害者引入陷阱,要求学生先缴纳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收取费用后携款跑路。
案例:
一大学生假期在网络看到在一旅游地点做义工可免费参观旅游,但需支付住宿费伙食费以及保险费,该大学生深信不疑并认为付费情有可原,支付之后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接负责人。
小贴士:
切勿轻信网络信息,应到官网核实清楚再进一步了解,付费行为均是自愿,无强制要求。
4
网络游戏类诈骗
诈骗分子会在网上或游戏聊天频道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以“低价”“折扣”等字眼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假期玩游戏时间充足的机会,以低价售卖游戏装备或高价收购账号为由,要求学生私下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
玩家在广告弹窗刷到一间买卖游戏装备和账号的商铺。他又刚好在“CSGO”游戏上有一件装备想购买,于是联系商家,最终双方协商好以游戏市场价5000元的价格进行交易。当玩家转账成功后,再联系商家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小贴士:
认准官方游戏账号交易平台,不要轻信陌生链接,更不要因其价格低轻易转账。
5
传销类诈骗
传销组织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虚假信息,承诺高额回报,以及对参与者进行“洗脑”,诱骗参与者加入并缴纳费用,然后鼓励他们招募新成员来获得佣金作为激励,而不是通过实际销售产品或服务来盈利。当参与者意识到自己陷入骗局,也将面临来自传销组织的压力,如限制自由、没收手机、身体和心理上的威胁等,难以脱身。
案例:
10名大学生怀揣梦想网上求职,却被骗至一传销窝点,被骗参与传销大学生年龄均在18至23岁,分别来自湖北、安徽等地,手机被传销头目没收,居住房间设施简陋,生活十分艰苦。经执法人员劝说、引导、教育,很多人认识到了传销带来的危害和问题的严重性。
小贴士:
要时刻注意识别和防范传销诈骗,提高警惕,对于任何要求缴纳费用、购买产品或服务、以及通过招募新成员来获得回报的工作机会都应该进行深入调查。
6
票务类诈骗
暑假是出游的高峰期,网上购买机票、火车票甚至景点门票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出游的选择。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低价票务信息,诱骗受害人上当,或者以飞机机械故障等理由让受害人改签的方式实施诈骗。
案例:
小张(化名)通过微博发布了求购亚运会赛事门票的信息。信息发布不久,一个自称某票务网站员工的人员私信联系小张,称有内部渠道,可以“原价100+30元”的价格出售。小张按对方要求填写购票信息后,就收到了一条以某票务网站名义发送的106号段短信,称预订成功,小张信以为真。付款后,对方又以备注姓名和时间导致系统出错为由,要求小张重新支付。小张再次付款130元后,对方又以多次操作导致票被冻结为由,需要小张支付更多金额激活。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小贴士:
进行票务查询、购票、退改签服务,一定要使用官方网站、正版手机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操作。切勿在安全性未知的网页界面、手机APP上输入自己的隐私信息、进行转账汇款。
7
冒充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盗取QQ号等社交账号并了解摸清账号所有人的人脉关系。锁定受害人后,诈骗分子便会冒充受害人的同学等,以“朋友出车祸”“酒后斗殴”等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的账户上,从而实施诈骗。
案例:
刘同学的朋友QQ账号被盗,盗号者以其微信支付身份过期无法转账为由询问该同学银行账号,并提供向该同学转账5000元虚假截图,请求该同学通过微信将钱转账到其表姐的账号上用于支付医药费,当时该同学有所警觉,想通过QQ视频的方式确认是否朋友本人,但盗号者以不方便视频为由挂断,并发出一段语音来获取该同学信任,此段语音(事后才知是技术合成)与该同学的朋友声音近乎一致,该同学因此放下戒备并信以为真。盗号者又以跨行转账需要两小时后才能到账为由催促该同学先垫付医药费到指定账户中,该同学转出1500元后电话联系上朋友才发现被骗。
小贴士:
收到好友通过QQ等社交软件发来的借款、代付等请求时,一定要与对方电话或者当面核实,切勿直接转账付款。同时,若发现个人QQ等社交账号被盗,应及时找回账号并提醒亲友,以免他人上当受骗。
快乐过暑假,防诈不放假
请学生和家长们查收这份
防诈骗安全指南!
来源:国鼎学声
责任编辑:
本文关键词:培训,违法犯罪,诈骗,培训,
声明:网站作品(图文、音视频)源于网络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 删除!
文章转自:搜狐号
相关文章
一、案例介绍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大学生电信网络被骗案例,该学生售卖自己的游戏装备...
2024-07-23 634
2023年下半年以来,缅北电信诈骗事件的网络热度不断走高。从河南台记者卧底缅甸120天揭露电诈内幕、中科院博士被骗后艰难回国...
2024-07-18 436
文章来源于:法制日报话术一:“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你是否接到过这样的电话:“XXX,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对方甚至可以叫得出...
2024-07-09 1.1K+ 骗局汇总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