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通常会以何种具体的形式进行诈骗呢?今天就给大家就此进行了盘点,...
2024-07-24 636
2023年下半年以来,缅北电信诈骗事件的网络热度不断走高。从河南台记者卧底缅甸120天揭露电诈内幕、中科院博士被骗后艰难回国,直至反诈题材电影《孤注一掷》上映。纷繁事件接连登台,恐慌情绪在网络上蔓延。缅北电信诈骗被推向风口浪尖,缅北人口拐骗更成为讨论焦点。
在缅北电诈的种种争议之下,法理与人情交织,欲望与现实对撞,绝望与求生的故事不断上演,复杂的横断面铺排在我们面前。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疑点也从四面八方涌来。缅北电诈集团缘何长久运营,受害者有何恐怖遭遇,国家为何“难出手”……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新闻学生梳理出14篇报道,试图一窥在舆论喧哗背后缅北电信诈骗的真貌,厘清其中牵涉的多方难题。
缅甸诈骗集团为金字塔结构,集团下辖若干子公司,每个公司下辖若干团,每个团分为若干组。在此结构下,岗位层级分别为公司经理、团长、组长、组员,每月初都会层层下发考核任务。正面连接采访到被成功解救回国的中国科学院博士张原(化名),他指出,公司经理和团长负责业务运营,组长和组员则负责在社交软件上和被骗者聊天。
集团内诈骗链条分工明确。“引流手”负责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寻找客户,“详聊手”负责和客户详细聊天,“话务员”负责跟客户打电话和视频,“经纪人”负责引导客户投资。
此外,为了将诈骗行为合理化,集团不断对员工进行洗脑教育,强调类似“有钱才会被尊重”,“买得起豪宅才会被尊重”的价值观,让员工一次又一次突破道德底线。
(图源:电影《孤注一掷》)
除了电信诈骗,园区内的其他产业也是集团的收入来源,例如KTV、超市、饭店以及专门嫖娼的地方。张原提到,靠诈骗赚到钱的员工会被诱惑去吃喝嫖赌,把赚到的钱在园区里花光。
正面连接 | 缅甸诈骗手册:中科院博士揭露诈骗真实细节
电诈集团是怎样进行拐骗的?谷雨数据指出,诈骗团伙常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吸引失业者报名,并用中转加偷渡的方式运至园区,集中扣留。
事实上,东南亚的电诈窝点,远不止在缅甸。谷雨数据指出,另一个电诈产业密布的国家在柬埔寨。联合国报告预估,柬埔寨约有10万人可能陷入诈骗活动,与缅甸规模相当。柬埔寨的电信诈骗产业可溯源至2010年左右,通常被视为东南亚电诈活动的主要发源地。以柬埔寨为起点,诈骗团队四处逃窜、开枝散叶,将电诈模式推广至缅甸、老挝、越南、菲律宾等地。
电诈产业施骗者与被骗者以中国人居多。但随着国内反诈工作的加强,一些犯罪团伙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除中国外,其他东南亚国家也面临电信诈骗挑战。受害者在东南亚流转,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谷雨数据 | 东南亚电信诈骗故事,远不止在缅甸 | 腾讯新闻谷雨数据
诈骗集团“以骗代骗”电诈手法图谱
(图源:谷雨数据)
纵观缅甸诈骗问题的历史经纬,电诈只是缅北黑灰产的一个环节。新周刊指出,在诈骗产业链的前端有窃取、贩卖各类隐私资料的社工库与信息黑市,以及专门负责组织人员偷渡的“走线”。而产业链的后端是专职洗钱的“水房”。
新周刊 | 缅北电诈真相,比《孤注一掷》更黑暗
中国新闻周刊记录了多名受害者的真实经历。受害人吴洋(化名)表示,自己到达园区之后被收走手机,带进了一个房间。房间里摆了三张长条桌,二十来人散落在桌边,彼此用隔板隔开,看起来都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因为任务不达标,吴洋曾被狼牙棍打过,棍子上一根根的刺刺进肉里,很长一段时间内,吴洋的后背都布满密密麻麻的小疙瘩。
受害人陈晨(化名)表示,园区把守森严,墙上围着层层的铁皮和防盗网,四周都有监控。园区里到处都有荷枪实弹的看守,去吃饭都有二十多人守着。经过诈骗培训后,陈晨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业绩不达标的人会受到水牢、殴打、电击、关狗笼等惩罚。若一直没有业绩,则会被老板在各个园区高价辗转贩卖。若想要逃跑,一旦被抓回,会面临更加严苛的惩罚,甚至被折磨致死。
中国新闻周刊 | 缅北电诈愈演愈烈,人口贩卖已成全球性危机
在福建安溪境内,多处都挂着反电诈、打击偷私渡的横幅(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园区里的受害者被绝望笼罩,对岸的家人也同样深受折磨。剥洋葱people提到,许多受害者的家人在得知孩子被困缅北后,便直奔中缅边境线,辗转几个边境公安局报案,寻求缅甸当地“中间人”的帮助。若是能找到“中间人”帮忙赎人,赎金也要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据边境宾馆老板韩子礁反映,很多抵达边境的家属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全靠种地和打工,高额的赎金是“雪上加霜”。能通过赔付赎金解救回家的孩子已是幸运儿,更多家长苦于找不到中间人或者凑不够赎金而只能返回家乡,继续等候边境公安的消息。
剥洋葱people | 陷入缅北电诈的孩子,徘徊边境的家长
4月7日下午,江西人沈望威在清水河口岸等待儿子归来(图源:剥洋葱people)
随着“缅北拐骗”事件热度不断走高,负面舆论在国内蔓延。拓尔思小察对缅北拐骗事件进行了舆情分析并指出,3月和7月成为拐骗事件的高发期,声量最高。3月处于求职旺季,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被高薪诱骗事件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7月暑期期间发生多起学生被拐骗事件,加之缅北电诈团伙首次0赎金放人引发全国关注,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披露。
具体来说,缅甸安全性成舆论场讨论焦点。网民对“施救”有诸多言论,多偏感性,部分舆论对施救的“不及时”表达不满。网络上也出现了对云南边防的质疑。云南是通往缅甸的主要通道,各类报道都不乏提及“云南”,云南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网友将云南与缅甸相关联,抹黑辱骂云南,甚至出现少部分抵制云南地区及云南人民的负面舆论。在此情况下,云南旅游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缅甸语专业”、“洗白缅甸”、“勿妖魔化缅甸”等相关话题开始成为网民热议的对象。
拓尔思小察 | 舆情观察丨缅北拐骗不断上演,负面舆论蔓延加剧
舆论场关注热词(图源:拓尔思小察)
除此之外,部分网红倚靠“缅北拐骗”事件的热度,涌入舆论场进行炒作。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公安部公布的10例典型网络谣言案例中,其中有一例便是云南、河南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 “女网红赴缅北示爱,遭威胁无法回国”网络谣言案。
中国新闻网 | 他们被公安部通报、点名!
2023年9月16日,缅甸109名电诈犯罪嫌疑人移交我方,这些涉诈人员将会面临哪些法律制裁?刑辩大状师结合多起相关案件和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认为涉诈人员涉嫌侵犯国(边)境管理秩序、侵犯他人公私财产、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分别构成偷越国(边)境罪、诈骗罪、开设赌场罪、组织参与国(境)外赌博罪。
刑辩大状师 | 诈骗犯罪研究 | 被缅北移交回国的人员将面临哪些制裁?如何辩护?
如果被移交人员是被拐骗到缅甸并被以暴力威胁方式胁迫参加犯罪的,会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减轻刑事处罚。澎湃新闻针对中科院博士张某被拐骗至缅甸实施诈骗活动一案,采访了法学专家和律师。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宋行健认为,在量刑过程中,我国刑法存在诸多有利于张某的规定。第一,我国刑法规定了一些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情节,包括自首、坦白、立功;第二,他在诈骗罪的共同犯罪中,只是按照犯罪组织的要求,跟外国人聊天进行诈骗,因此其层级地位较低,所起的作用较小,属于从犯;第三,他如果是被迫的,属于胁从犯;第四,他属于初犯,而且主观恶性不深。考虑到这些因素,法院在认定其构成诈骗罪的基础上,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确保罚当其罪。
澎湃新闻 | 被困缅北的中科院博士获救,回国后会面临刑罚吗?
9月19日,江阴法院对杨某等9名缅北回流人员进行一审宣判(图源: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事实上,在缅北电诈引起广泛关注前,国家多部门就已经有所行动。南方周末采访了湖南省某市公安局打击电信诈骗负责人王波(化名),王波介绍到,电信诈骗犯罪形势是从2019年开始突然变得严峻起来。到2021年,电信诈骗已经是全国性的犯罪类型之一。自2021年初开始,在我国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全国范围开展劝返滞留缅北的非法出境人员和从事电信网络诈骗人员行动,一些电诈人员流出较多的地区派员赴云南边境支援。
一些地方的动作显示,“劝返”缅北电诈人员已经上升到“人民战争”的高度。有个别电信诈骗严重的县市,还成立了“禁毒与反诈人民战争指挥部”,将“反诈”与禁毒并重。
“劝返”仅是针对“缅北滞留人员”所做工作中的一步。相关人员劝回来后,还要对其进行“管控”,防止其再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一些涉诈人员重点地区则针对拒不回国的缅北人员出台了各种强力措施,包括刷标语、上失信人名单等,一度引发舆论质疑。在各类强力措施当中,注销户籍成为一大举措。但根据最新的文件,中央已要求各地“劝返”工作中不得采取注销户籍等过激措施。
南方周末 | 缅北电诈大劝返:回国靠“黄牛”插队,多地政府赴滇督战
2021年6月11日,北京的茉莉园社区加强反诈骗宣传
(图源:视觉中国)
央广网指出,今年以来,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由此衍生了偷渡、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公安部全面加强对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研判,与相关地方开展联合打击行动。
央广网 | 抓了269人!公安机关成功打掉缅北电诈窝点11个!
国家各部门打击缅北电诈行为部分行动梳理
(图源:新闻学生)
不过目前,中央和地方在打击缅北电诈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难点。首先,中缅两国法律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使得证据获取难。央视网表示,中缅两国具体执法水平不同,在境外侦查、证据获取等行动上存在难度。其次,迅速更迭的诈骗技术加大了预防打击的难度。此外,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已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链,是集多种刑事犯罪为一体的跨境有组织犯罪,只有进行全链条打击,才能真正斩断这条“罪链”。
北京日报指出,缅甸国内相关法律的制定为网赌诈骗提供了生存空间。例如,缅甸2019年出台的新《赌博法》允许外国人在缅甸合法注册经营赌场,进一步加速了缅北地区网络赌博的发展。
央视网 | 中国多部门出手!打击缅北“赌诈”难点在哪?
北京日报 | 缅北是怎么成为“诈骗地狱”的?
2023年8月21日关于中泰缅老联合打击赌诈的新闻
(图源:央视网)
国家目前对缅北电诈的打击工作有所成效,但电诈犯罪行为牵涉复杂,打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央广网指出,为推动联合行动取得实效,相关国家一定要对目前的跨境犯罪态势达成共识,认识到这些犯罪已发展为全球性犯罪,形成全球共治理念。
央广网 | 六问“四国打击赌诈专项联合行动”:难点在哪?如何破解?
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由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
(图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自2019年以来,数十万人带着淘金梦前往缅甸。直到今天,缅北电诈犯罪已经猖獗近五年,仍旧不断有国人前往。在屏幕两端,痛苦的人们彼此博弈,殊不知双方皆为受害者。
在一定的时空内,电诈犯罪的魔鬼之手早已伸向每一个人。哪怕我们身在千里之外的平静土地上,哪怕我们尚未遭遇蒙骗,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如今针对缅北电诈的打击行动还在继续,庞大的电诈产业、诡谲的诈骗技术、复杂的多国交涉,都意味着这必将是一场持久战,也必将是一场全民战。舆论冷却过后,如何打好此战,仍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难题。
黄炜彤 肖露荷 陈思慧 徐瑞婉| 整理
周雨彤 陈艺涵 张烨静
陈艺涵 张烨静| 责编
李悦| 排版
张晶| 制图
吕玲| 一审
张建敏 刘冰洁| 二审
刘涛| 三审
责任编辑:
本文关键词:,
声明:网站作品(图文、音视频)源于网络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 删除!
文章转自:搜狐号
相关文章
一、案例介绍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大学生电信网络被骗案例,该学生售卖自己的游戏装备...
2024-07-23 634
2023年下半年以来,缅北电信诈骗事件的网络热度不断走高。从河南台记者卧底缅甸120天揭露电诈内幕、中科院博士被骗后艰难回国...
2024-07-18 436
文章来源于:法制日报话术一:“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你是否接到过这样的电话:“XXX,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对方甚至可以叫得出...
2024-07-09 1.1K+ 骗局汇总
分享:
支付宝
微信
发表评论